首页  关于载道  古书  挂品  手卷  真品  宋书房  载道学员 
用户名:
密    码:
 
新古籍

书圣王羲之碑帖拓本亮相香港中文大学碑帖铭刻拓本展览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了“北山汲古:碑帖铭刻拓本藏品图录及展览”。展览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展厅举办,展品主要为利氏北山堂捐赠给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大量碑帖。展览开始于20159月,前后延续5个月,场面盛况空前,吸引了社会各界贤达前往参观。展览中的许多碑帖出自东晋书圣王羲之之手,是千古流传的不朽之作。

 

兰亭序拓本

 

东晋永和九年/353

 

A.括苍刘泾本

 

宋拓册

 

七面,面五行,行十至十二字

 

墨纸高25.4、宽11厘米

 

 

 

 B.御府岭字从山本

 

宋拓册

 

七面,面五行,行十至十二字

 

墨纸高26.2、宽12.5厘米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303-361)、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 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诗写序,称之为《兰亭 序》。此帖原迹不传,唐宋以来钩摹、临摹、刻石、摹拓,多不胜数。相传之本, 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完美,历代书家都推崇为“天下 第一行书”。文物馆藏《兰亭序》善拓多种,这里选印南宋游相藏本两种。游相,即游似(?- 1252),字景仁,号克斋,南宋南充人(一说岳池人),嘉定十四年(1221)进士, 淳祐五年(1245)拜右丞相,时人誉为朝中正士,亦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以专门收藏兰亭序著称,藏有兰亭拓本百种,世称“游相兰亭”。此两本于游相后,递藏明初晋府、胡世安、清代潘仕成、伍元蕙、近代周彬岐等。

 

王羲之十七帖

 

东晋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

 

宋拓本

 

纸本墨拓册共35

 

 

 

每页高25.5、宽13厘米

 

北山堂惠赠

 

 

此帖收王羲之(303361)草书书迹凡二十九帖,以第一帖开首二字“十七”为名。所收各帖为羲之书函,主要是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函。书体妍好,气象超然,誉为王羲之“书中之龙”(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太宗(627649在位)好王羲之书法,搜集王书凡三千纸,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为其中一卷,最早见载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烜赫著名帖也。”此帖摹刻甚多,以帖末有“□”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及旁有“僧权”款者为最,定为唐刻,俗称《□字本》或《馆本》。惟近代学者提出质疑,指出《馆本》实为北宋人据唐本或唐本的再摹本之宋刻宋拓本,但托名唐刻唐拓而已。文物馆藏本即为此《馆本》系统中的一种,有明清多人题记,清末为孔广陶岳雪楼收藏。此本各帖保存完好,一字不缺,字口锋鋩劲利,笔划墨拓明晰,堪称善本。

 

 

 

 

 

怀仁集王圣教序拓本

 

 

 

 

 

 

 

 

 

唐咸亨三年/672

 

 

 

金代拓本,十二至十三世纪

 

 

 

纸本墨拓册共54面,

 

 

 

每页高23.6、宽12.2厘米

 

 

 

《集王圣教序》为唐僧怀仁(七世纪时人)集王羲之(303361)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原碑三十行,行八十五、六字不等,石旧在陕西西安宏福寺,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唐初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取得佛经,翻译完成之后,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位)为此事作《圣教序》,其子李治作记;玄奘申谢后,李氏父子都有答书,也都列于序记之后,末尾附有《心经》和为译经润色文字的大臣衔名。这两篇序记和答书,是当时佛教徒的权威“护法”,所以唐初多位书法家都曾书写过,并有碑石存世。此本碑文是由长安弘福寺僧怀仁根据当时内库所藏的王羲之行书墨迹汇集而成,自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起至高宗咸亨三年(672),历时二十五年完成,是集字为碑之始,王氏书迹亦赖此以传。此碑对当时书坛有重大影响,士大夫辈多效之,也是今天研究王羲之行草书的重要资料。此碑原石,经历代椎拓,宋代以后断裂,并且字划逐渐浅细。文物馆藏此册为南海岳雪楼旧物,有明代以来多人跋记;全碑未断,十六行“慈”字及廿一行“缘”字初损。墨色苍朴,字口神韵完足,字划精致的细节如破锋、牵丝等都一一表现出来,应是南宋(金)时期的拓本。

 

 

 

展览现场展出的《兰亭集序》拓本之一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2012 - 2024  载道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933号
欢迎关注载道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